柴发合:PM2.5防治拐点尚未到来 重点行业仍是主战场
相比2013年,我国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降幅明显,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并且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不过,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柴发合看来,我国PM2.5防治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未到来,PM2.5治理任重道远。
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科技大会”上,柴发合专门作了“臭氧与PM2.5协同控制 深化VOCs和NOx联合减排”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既要保持PM2.5污染持续下降,又要扭转臭氧污染升高态势,实现重污染天基本消除、优良天稳定增加的目标,将是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焦点和难点。
“2020年全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科技大会”上,柴发合(右2)等专家们在交流
柴发合同时表示,2019年全国有半数(159个,占比47.2%)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超标,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我国PM2.5年均浓度标准值(35微克/立方米)仅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标准值(10-15微克/立方米)。
“继PM2.5之后,臭氧污染成为影响优良天数的又一障碍。”柴发合介绍,2016-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臭氧对轻、中度污染天数贡献逐年上升。2019年,全国有103个城市(占比30.6%)臭氧浓度超过二级标准;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接近与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45.0%)。
柴发合说,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但目前,重点行业VOCs治理问题突出。
他举例说,石油冶炼业轻质油类储罐泄漏严重;化学化工业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严重,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和旁路直排问题;包装印刷业包装印刷涂料多敞开式放置,废气收集方式不合理;工业涂装定调漆/调胶工艺收集环节许多未按要求安装VOCs收集处理装置、车间不密封或收集效果差;油品储运销业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大多安装不规范、加油枪气液比不符合要求。另外,一些工业园区对VOCs没有任何集中治理和统一管理措施,实际上只是同类企业的聚集地和集中排污区。
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克食介绍,甲醛、苯系物、烃类化合物均为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石化、化工、汽车制造、印刷、家具、电子等生产或使用油漆、涂料和溶剂的工业企业。当VOCs排放进入大气环境后,会通过化学反应产生PM2.5和臭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物。
我国重点行业VOCs排放状况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科技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督查一处处长武绍贵表示,近两年臭氧已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第二大因素,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臭氧甚至已跃升为首要影响因素。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是“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必须要啃的“硬骨头”。
武绍贵认为,在区域控制上,“十四五”期间需统筹考虑PM2.5和臭氧污染控制需求以及区域传输规律,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进行优化调整。建立适应不同区域污染特征、排放来源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管理体系,推动区域整体空气质量改善。
柴发合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应鼓励企业采用低VOCs原辅材料和先进的工艺设备,加强对工艺设备及其运行维护控制,从源头减少或消除VOCs无组织排放。
科技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也表示 ,“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应立足于所在的城市群,立足于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区域,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整体升级改造,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大幅度控制VOCs的无序排放。逐步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形成VOCs等大气污染治理的国家科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