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世界地球日 | 这些工业废料成了宝!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    时间:2025-04-23 11:00:58

image.png       

       2025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综合性能源企业的领航者——国家能源集团,2024年2月正式获生态环境部批复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煤矿开采洗选出的煤矸石、火电厂发电后的粉煤灰、煤化工作业后产生的废水、新能源退役的风电叶片,这些我们熟知的“废料”,纷纷“变废为宝”。集团公司聚集煤基固废治理,探索实践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各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下面,请和小编一起了解集团公司在“无废集团”建设方面的亮点与成效吧!

 
  神东煤炭
  · 煤矸石土地复垦探索实践 ·

 
  神东煤炭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积极应对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经济难题,选择在补连塔煤矿开展《基于无害化的矸石土地整治与复垦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研究,建设了补连塔(防渗)土地复垦示范区,形成了《土地整治煤矸石回填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为煤矸石在沟壑地土地复垦提供了技术支撑,探索了煤矸石合规化、规模化、低成本综合利用的路径。
  该项目深入开展了煤矸石性质深度表征测试、污染物析出机制分析、复垦主要危害因子及运移规律解析、深层土壤防渗层构建与深部土壤重构、沉陷区表层土壤重构、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价等技术研究,通过铺设防渗层、煤矸石回填及碾压、矸石注浆充填、矸石顶部及坡面进行绿化工艺,实现煤矸石回填20万吨,绿化面积2.6公顷,并持续开展了环境影响监测与风险评估。正与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开展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试点示范研究,编制《利用煤矸石实施水土流失沟壑生态环境治理》地方标准,以进一步打通技术推广应用行政审批许可。
 
  宁夏煤业
  · 试点“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政策 ·

 
  宁夏煤业强化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和内部共享,积极推进“集团内部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政策试点,包括共享煤制油分公司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共享煤制油分公司填埋场和煤制油渣蜡送烯烃一分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焚烧。每年节约委外处置费及煤炭采购费用约8800万元。目前,已实施完成煤制油分公司渣腊送烯烃一分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试运项目。
  循环流化床锅炉利用渣蜡等高热值危废,可节约大量燃料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企业生产运行成本。2024年,烯烃一分公司循环流化床锅炉协同利用渣蜡1.79万吨。
 
  · “多元”煤基固废绿色填充示范 ·
 
  宁夏煤业依托“大宗煤基固废协同利用与绿色充填工程示范”项目,立足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固废利用处置难题,积极探索将粉煤灰、炉渣、煤矸石等多元固废充填至井下采空区,在任家庄煤矿建成30万吨/年多元煤基固废绿色充填示范项目。
  该项目通过系统遴选多元固废、科学确定充填配比、探索适宜充填工艺(工作面悬管充填、采空区钻孔充填、回撤通道充填、远距离高位钻孔充填)等深入研究,扎实开展工程示范实践,实现能耗同比降低22%,生产成本同比降低37%,产业链煤基固废利用率达96%,为煤基大宗固废规模化利用作出了有益探索。项目自2023年6月投产以来,共充填固废28.2万吨,改善了区段矿压分布,减少了采空区地表塌陷,有效地隔离氧气杜绝火灾风险,显著提升了矿井安全环保水平。
 
  准能集团
  · 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协同利用煤矸石 ·

 
  准能集团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通过技术创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优化,在开展矿区水土流失控制、生态重构、复垦绿化等工作中,探索煤矸石制备生态土试验,用于露天矿坑回填、排土场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
  在推进“无废企业”建设的同时,准能集团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不遗余力对包括煤矸石回填后的矿山土地进行复垦和绿化。经过系统治理,复垦土壤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植物品种增加到240余种,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5%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88%,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2024年,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修复案例,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全国首批15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乌海能源
  · 煤矸石置换“三下”压煤 ·

 
  乌海能源积极践行绿色、清洁、环保开采理念,在利民、黄白茨等煤矿大力实施“采充间隔、支巷出煤、分步充填”连采连充开采模式,成功实现煤矸石置换,释放压覆资源,为资源高效利用与矿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底,置换原煤86.68万吨,回填矸石81.84万吨,节省矸石处理费1636.8万元,创总利润约1.7亿元。连采连充工艺经济效益显著的同时有效解决矸石外排难题,对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与水土资源意义重大。
 
  江苏公司
  · 污泥耦合掺烧发电 ·

 
  江苏公司常州电厂积极构建“一心两脉”能源新范式,依托两台630兆瓦燃煤机组实施国内首个大型污泥耦合掺烧项目,将污泥原料干化后与燃煤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送入锅炉焚烧发电,一期项目可年处置污泥15万吨,协助解决了常州市40%污泥处置难题,正加快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二期扩建工程”(15万吨/年)。
  常州公司还创新“电、热、冷、汽、气、水、灰、渣、石膏”多联供的综合能源供应服务体系,实现社会面集约综合利用、提高综合能效,为周边单位集中供应不同等级压缩空气,每年为用户节省1.4亿度电;利用余热服务LNG气化。该模式为燃煤电厂绿色转型提供示范。
  常州电厂在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显著,助力提升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获评常州市“无废工厂”荣誉称号。
 
  广西公司
  · 白泥脱硫“以废治废” ·

 
  广西南宁公司通过技改实现白泥脱硫,将当地制糖、造纸企业产生的工业副产物白泥100%替代石灰石,用于烟气脱硫,产生的石膏再全部外售综合利用,实现点“泥”成“金”,以废治废、变废为宝,成功打造了大宗固废白泥综合利用的典型示范案例。
  作为广西乃至全国首家长期稳定100%使用白泥脱硫的火电厂,截至今年3月底,南宁公司累计消纳白泥超过78万吨,相当于减少开采自然界石灰石约55万吨,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广东公司
  · 节能降碳协同减污 ·
 

  广东台山电厂大力推进“三改联动”和低碳化改造,完成世界首台套亚临界机组升参数提效改造,供电煤耗降低约26克/千瓦时,可节约标煤9万吨/年,获评“国际领先”和“三改联动”典型案例;实现全球最大容量燃煤锅炉30%混氨掺烧,掺氨量每小时28吨,可大幅降低碳排放与固废产生量。同时,台山电厂积极构建全厂固废智慧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固废全流程规范化管理,2024年先后获评江门市“无废企业”、集团公司“无废企业”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宁夏电力
  · 产业协同电石渣制脱硫剂 ·

 
  宁夏电力石嘴山电厂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优势,与紧邻的兄弟单位英力特化工深度合作,成功实施电石渣制脱硫剂改造项目,“以废治废”,解决了氯碱化工副产物的处置问题,符合绿色循环经济的固废资源化利用发展之路,成功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截至2024年底,石嘴山电厂累计消耗电石渣12.08万吨,节约成本666万元,为英力特化工节约固废处置费43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
 
  浙江公司
  · 灰渣深加工利用 ·

 
  浙江公司宁海电厂积极实施灰渣深加工利用全链条系统改造:建设一套60t/h粗灰磨制系统,将粗灰加工成Ⅰ/Ⅱ级细灰后销售;开展捞渣机湿渣改干渣改造,并增设一套40t/h干渣磨细系统;同步建设应急储灰罐设施、成品灰上船运输系统等,健全灰渣“磨细-存储-运输”的加工销售综合利用通道。通过灰渣深加工品质提升,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每年可增加灰渣销售收入约2900万元。
  宁海电厂以“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绿色低碳”为原则,实施节能提效改造促进污染物源头减排,统筹建设灰渣加工系统提升灰渣品质、增加综合利用附加值,开创“供电、供蒸汽、供热水、供原水、供压缩空气、供石膏、供灰渣”的“多联供”新模式优化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2024年获评宁波市“无废工厂”荣誉称号。
 
  榆林化工
  · 煤化工高盐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 ·

 
  针对煤化工高盐废水处理难、回收难问题,榆林化工首创低温临界冷冻加真空热法分盐结晶工艺,突破了传统热法和膜法分盐技术瓶颈,大大降低“零排放”吨水投资费用和吨水运行成本,工业示范产出满足标准的工业级硫酸钠和氯化钠产品,实现废盐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树立了行业标杆,2024年入选工信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案例。
  榆林化工“煤化工废水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分盐”示范项目,每年可处理高盐废水约300万吨,回收硫酸钠、氯化钠资源约1.8万吨,年节约危废处置费及副产品收益合计约560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废水、杂盐循环经济利用,极大提升了煤化工清洁生产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铁路装备
  · 废弃砟土综合利用 ·

 
  铁路装备针对铁路清筛作业产生的废弃砟土处置难问题,积极开展资源化利用攻关,研发了新型矿物基胶凝材料,在铁路行业内首创砟土高压固化免烧工艺,可将废弃砟土转化为40多种符合建筑行业标准的固废资源化产品,如彩色路沿砖、承重砌块、护坡挡板等。
  2024年12月,铁路装备开展550平方米户外铺设应用实证试验,进一步检验免烧工业产品的抗冻、抗渗等建筑性能,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经济可行的废砟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创新示范,为未来解决砟土堆放或填埋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难点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路径。
 
  港口公司
  · 高标准建设“无废港口” ·

 
  港口公司黄骅港务认真学习贯彻“无废集团”建设试点有关政策、任务部署要求,摸清自身产废基数、明确建设目标和工作路径,积极推进“无废港口”特色创建:积极构建全流程抑尘系统,实现装卸转运“零扬尘”,每年回收煤粉尘并制成2.5万吨清洁煤饼,创效超千万元;开展疏浚土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实践,在建材制造、绿化土改良、快速固化利用等领域深度挖掘疏浚土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有关研究示范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源头减量、过程管控、末端资源化,形成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闭环管理,正牵头编制国内首个《“无废港口”建设指南》团体标准。
  黄骅港务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煤粉尘治理和污废水循环系统建设,实现环境美化、经济创收的双获益,先后荣获“亚太绿色港口”“中华环境优秀奖”“五星级绿色港口”等多项殊荣,并获国内首个煤港AAA级工业旅游景区授牌。
 
  科环集团
  · 退役风电叶片资源化循环利用 ·

 
  科环集团龙源环保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资源化循环利用,自主研发“切割-粉碎-成型”技术装备,搭建试验产线;与龙源电力合作在辽宁法库建成千吨级示范产线,计划2025年在张家口开工建设万吨级产线基地。开发出10余种性能优异的型材、板材及工业托盘、长椅护栏等产品;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指导下,牵头成立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牵头或参与多项行业标准制定,有力推动退役风光设备循环利用行业发展。
 
  · 燃煤锅炉协同处置城镇污泥 ·
 
  科环集团龙源环保开发了燃煤锅炉耦合掺烧污泥技术,充分发挥燃煤电站锅炉清洁高效优势,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工业污泥、城乡生物质等多元固废,积极融入“无废城市”建设。自主研制高效干化等核心技术装备,不断更新迭代,降低蒸汽消耗和环境污染风险;加大污泥协同处置市场拓展,形成了覆盖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和京津冀地区的“5+N”业务格局;建立“预处理-燃烧-污染物评估”全流程系统,保障固废处置安全环保稳定;建成常州、青山、达州等12个电厂污泥掺烧利用处置中心,协助破解“污泥围城”难题,助力火电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 废脱硝催化剂资源化利用 ·

 
  科环集团龙源环保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成果——载体重构回收技术,在内蒙古乌海建成2万吨/年废脱硝催化剂资源化回收利用处置中心,实现了了钛、钒、钨三种元素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已服务19省39家火电企业,每年可节约钛白粉等原材料1.5万吨,减少碳减排10万吨。龙源环保依托乌海处置中心及自主开发的溯源平台打造了数实融合样板,建立集团层面的催化剂共享库存,积极推进“白名单”政策试点提升跨省转移效率,化解供货周期紧张和产品质量保障难题。相关成果获20余项发明专利,形成了废脱硝催化剂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工业烟气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院
  · 高水平科技研发服务“无废集团”建设 ·

 
  低碳院开发了高强速凝充填材料为煤矿井下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奠定基础,高性能固废基注浆加固材料在矿井裂隙封堵和铁路隧道缺陷治理等疑难场景实现应用,为能源保供提供安全支撑;利用粉煤灰制备的硅肥产品,有效提升土壤肥力20%以上,提升沉陷区和沙化地土地修复水平。
  低碳院作为世界粉煤灰协会委员,常态化参加世界粉煤灰大会并作主题报告。2024年,低碳院作为主编单位编写的IEC白皮书《多源固废能源化》在全球范围内正式发布。2025年牵头申报的《污泥作为辅助固体燃料》国际标准已提交至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无废集团”建设成效
 
  自获批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系统部署、统筹推进,各级单位累计实施固废治理相关科技研发39项、工程建设79项,构建了“无废集团”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成了“无废集团”智能管控平台,全面提升了集团公司固废规范化治理及其环境风险防范水平,万元产值固废产生强度同比降低4个百分点,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首批先行先试“无废企业”13家通过集团公司考评授牌,32家企业获得所在省市“无废工厂”荣誉称号。
 
  能源的璀璨不止于光和热,当煤矸石孕育出绿野,当废水结晶出盐粒,当污泥燃亮为火焰,当风机叶片“重生”为建材家居,国家能源集团正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际行动将“无废集团”建设,转化为全价值链的生态环境效益,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能源行业绿色转型发展贡献国能力量,让绿色地球家园生生不息。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