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旺季已至 强化施工扬尘管控刻不容缓
夏季是施工的黄金期,伴随着土石方挖掘、渣土运输及车辆作业,扬尘问题日益凸显,若防控措施不力,将直接威胁大气环境质量。近期,北京、山西太原、江苏盐城等城市相继启动扬尘管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于施工工地,力求全方位遏制扬尘污染。然而,在检查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工地存在防尘措施缺失、周边道路保洁不到位等问题,亟需重视。
相较于汽车尾气、燃煤及工业排放等污染源,扬尘污染往往未获得足够的重视,部分施工单位心存侥幸,导致防治设备形同虚设。特别是某超一线城市因扬尘问题严重且监管不力,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通报,再次敲响警钟:扬尘治理是蓝天保卫战不可或缺的一环,容不得半点马虎。
研究表明,扬尘已成为多地PM2.5和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在春季和初夏,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以北京为例,近年来春末夏初时节,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接近三分之一,且频繁引发居民投诉,影响民众生活质量。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成为不少工地周边居民的日常写照。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已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减排空间日益有限,每一微克污染物的减少都至关重要。然而,部分地方仍侧重于工业排放管控,忽视了社会源扬尘的贡献,这种“抓大放小”的思路亟待调整。扬尘虽小,但积少成多,若任由其蔓延,将对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构成威胁。
实质上,扬尘问题根源在于管理松懈。只要严格执行围挡、覆盖、冲洗、硬化、湿法作业及密闭运输等“六个百分百”要求,扬尘污染便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需提升认识,强化工地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查,确保每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坚决依法查处,不论项目性质,一视同仁,形成有效震慑。
面对监管资源有限与工地数量庞大的矛盾,各地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的治理模式。利用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施工工地的全天候在线监测,精准掌握扬尘动态。此外,还应鼓励创新,推广扬尘防治新技术、新设备,如智能建造、绿色施工工艺等,从源头上减少扬尘产生。深圳市罗湖区的法治创新举措,即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督促企业履责,也为扬尘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持久而艰巨的战役,需要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唯有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扬尘污染防治,才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守护好人民群众的蓝天白云。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